负面的引爆流行

分类:读书
2019-07-11 22:10 阅读(?)评论(0)
  久仰的格拉德维尔所写的《异类》和《引爆点》都是被讲座和书籍引用频次较高的著作,趁着打折的时候算计着凑了些书币买了下来,如今终于可以很开心的将它们从书单中勾划掉了~
  作品比较偏向于经营学和成功学之类,并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领域却又是不能不逼着自己学一点的领域。运营销售推广或是经商创业神马的都一向是我畏难逃避的对象,但也因此刻意的不时去接触一些,虽然在实践方法上不见得能吸收太多,但至少像这两本书这样的,对于促进认知能力提升还是有帮助的。
  《异类》比较新,近两年被引用可能也更多一些,所以对于其中很多内容已经似曾相识了,可读性比较好,故事挺吸引人,看个乐呵,也就看的比较轻松和顺畅,前面几章的故事都多少听过,于是反而是后面章节中关于东方文化的部分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一是用语言结构的差异解释了亚洲人数学好的原因,我觉得确实很有道理,读英文的时候遇到数字真的头疼。所以以后也不能再随便鄙视人家美国人不会口算神马的了,并不是我们的智商更高,也不是我们的教学质量更好,只是我们的文字更短促精简而占了大便宜吧。二是关于民族性格——用作者的话说就是稻田文化吧——所铸就的勤劳勇敢的亚洲民族,之前也听到“得到”里说过,有观点就是说因为亚洲人种水稻,需要协作,而西方人种小麦所以合作意识淡漠、个人意识强烈神马的。中日韩这些亚洲民族确实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尤其是中国人的吃苦精神实在是让老外瞠目结舌不可理解,这没准也算是造成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层原因之一吧。三是关于教育的讨论,这部分其实主要讨论的是美国的“Knowledge is power”的中学教育,并没怎么跟亚洲教育对比,但作为中国人却忍不住自动横向对比联想起来,不由得感慨当美国在加强集中甚至压迫式教育的时候,中国家长在已经减负如此的今天还天天与学校和老师抗议负担太重,同时又因为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家长不够努力创造环境,而拼命砸钱报班占满孩子的课余时间,这着实可笑至极。放学太早、作业太少、有效学习时间短、乱玩乱加餐,在我本人的观点看来这是及其扯淡的。曾经我也想过小孩子应该尽可能的多玩多欢乐,但最近这一年多来个人的学习经历得到的一点经验让我更明确地相信,学习确实是需要付出、需要吃苦、需要重复和大量练习的。的确,学习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和渠道,但我觉得以现在大多数家长的水平、素质和能力来看,与其让每个家庭各自为政,倒不如加强集中规划、系统建构的学校学习,这是十分必要的,倘若不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强度,如何能维持中国学生一直以来还算领先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成绩?
  好吧本来是想写《引爆点》而顺带带一笔《异类》的,谁知又说多了……
  关于《引爆点》的最大感慨也是来自靠结尾的部分,最后一章以及后记,即关于“自杀潮”和“校园枪击案”及“烟瘾”之类的引爆流行的讨论。因为由此联想到近来国内经常出现的一些案件报道,不知是否是作者这一理论的例证。某个惊人的新闻被爆出后,常常会不时的出现类似的案件消息,直到人们从震惊转为疲劳、从认真阅读转为对标题一扫而过,面对惊悚的案件甚至都快要麻木不仁和波澜不惊。比如,虐待儿童类、打车被害类、失恋杀女友类、与公交司机起冲突类、霸座争座类……凡此种种。曾经我以为之所以同类型案件不断涌现是因为本身社会上就充斥各种犯罪或是不良行为,只是以前媒体或大众不足够关注所以没看到那么多,而一旦有某次特别轰动的事件后,大家就会拿着放大镜去找哪怕有一点类似的案件,所以翻出来很多。直到看了这本书才意识到所谓“罪行传染”抑或是“犯罪模仿”这些解释的可能性,有些细思极恐,便更深刻的担忧未来我们会不会永远走在恶性循环、世风日下的路上不可逆转——一旦某些离奇的事情出现,它便再难以被消灭而只可能越来越多的重复上演,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另一方面也愈加感慨媒体的作用之大,毕竟一旦被媒体发掘出来、若再遇上一些无良业者为了博眼球添油加醋夸大误导,一次事件就很可能变成一个教科书式的范本,打开一片暗黑世界的门,媒体报道得越卖力,引爆的范围就越大;媒体描述得越具体,模仿作案的人会否就越多?这样一来媒体就真是个大大的魔鬼了——其实此前我已经觉得他们是了。这个世界会否通向失控的未来?杞人忧天也改变不了什么,或许只有等待。
  最后修改于 2019-07-12 01:39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